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综合信息

纪念戚继光抗倭横屿大捷443周年
作者:未知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1-07 16:30:37 阅读:4329次

纪念戚继光抗倭横屿大捷443周年

戚继光在宁德的抗倭功绩

  一、戚家军在横屿和小石岭歼倭战役经过

  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以来,倭寇流窜到福建沿海各地,到处登陆骚扰为害。广大人民群众挣扎于倭患的水深火热之中,形势十分危急。明朝政府派遣参将戚继光带领本部六千人和都司戴冲霄的一千多人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八月由浙江进入福建剿倭。戚家军从温州出发,由海道经平阳,改取旱道过分水关来到闽东北。
  当时,有一股倭寇结巢于宁德漳湾对面的横屿岛上,经常四出烧杀淫掠,所到之处十室九空,生民涂炭!戚家军入闽后,横亘在进军道路上的第一个倭寇巢穴,就是宁德的横屿岛。戚继光决定先攻横屿,直捣倭巢,以绝后患。
  横屿座落于宁德县城关东北二十五里,是孤立在内海中的一个小岛,离岸最近处只有数华里,和大陆之间隔着海滩。潮水上涨时汪洋一片,潮水退落后又是满滩泥淖,倭寇自恃地势险要,认为明军如涉水进击,势必困难重重,若用海船运送,退潮时又有搁浅的危险。总之,估计官军根本无法顺利攻岛。
  当时,盘距在横屿岛上的倭寇虽然只有一千多人,但散布在宁德至福清沿海一带的倭寇总共有一万多人,他们互相声援,彼此照应,实力不可低估。戚继光到达宁德后,吸取了前人剿倭失败的经验教训,采取比较现实、谨慎的态度,事先深入前线观察地形、地貌,侦取倭寇情报,分析敌我双方实力,到处求师问计,分化、争取胁从分子;同时,通过整顿队伍,激励士气,最后订出详尽、周密的作战计划。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八月上旬,戚家军由宁德县城进军漳湾,立即告示安民,实行“削枝弱干”策略,通过政策攻心,晓以大义,并做好亲属工作,促使大部分胁从分子纷纷投诚,剪除了倭寇在当地的羽翼。戚家军在漳湾扎下营盘后,一面组织、发动群众;一面为落实攻岛计划做好一切准备。戚继光衡量了横屿战役的特定环境,下决心要在一天之内获得攻岛全胜。他把戚家军军官召集起来,向他们充分说明攻岛的有利条件和实际困难,然后用激将法鼓起全军将士的信心与勇气。当戚继光看到全军将士斗志高昂,战机成熟,在临近中秋佳节的一个午夜,趁退潮时辰,一声令下,大队人马由漳湾麒麟山出发,暗渡兰田渡口,经五里洋到拱屿鹭鸶头下海;同时又命部将王如龙领兵断后,据守路口,拦堵敌人从这里漏网逃脱。先头部队则以土撬代步,后续部队每人背负稻草一捆,随走随扔,在通往横屿的海涂上铺成一条稻草路,人人携带饼串作为行军干粮。攻岛队伍摆成“鸳鸯阵”式,每组六人,交替穿插,相互呼应。戚继光身先士卒,亲自擂鼓助威,部队在雄壮的战鼓声中匍匐前进,每行百步鼓声暂停,让将士们休息片刻,等落伍者赶上之后,鼓声再起,又继续前进。就这样,全军一鼓作气,直捣横屿的倭寇巢穴。
  占踞在横屿的倭寇,早在岛上布成阵势,特别是设在中笼的木城把守严密。戚家军悄悄抵达岸边时,一声呼啸,个个奋勇争先冲向倭寇阵地,双方展开一场肉搏战。部将吴维忠率部负责攻打木城,陈子銮、童子明等冲击倭寇南线阵脚,陈大成沿山攀越,登上横屿山头从背面包抄敌营。这时留守路口的王如龙眼看对岸戚家军与倭寇拼力厮杀,相持不下。他心急手痒,便指挥兵士渡过海滩,上岛接应。顿时戚家军士气大振,人人奋战,个个夺功。倭寇虽也拼死抵抗,但他们终难抵敌戚家军的神威,逐渐招架不住,且战且退,乱了阵势。一会儿,设在横屿中笼的倭寇巢穴突然焚烧起来,一道道浓烟烈焰直冲云霄,逼得那些龟缩在巢穴里的倭寇头目抱头鼠窜。戚家军各部见吴维忠烧营成功,便四面合围,迅速控制了岛上各个要冲地段。倭寇眼看大势已去,都四散奔逃。戚家军乘胜追杀,在岛上一气歼敌三百多人,夺获武器一百八十多件,生擒近三十人。大部分残敌在慌乱之中夺舟向海上逃命,当场又被杀死、淹死计六百多人。戚家军在战斗中还救出被倭寇俘掳的男女群众八百余人。从攻岛战斗开始到结束,还不到三个时辰。果真应了戚继光“要在一天之内获得攻岛全胜”的预言。被倭寇占踞三年之久的横屿岛终于宣告克复。戚家军胜利完成了入闽抗倭三大战役的第一仗。宁德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第二天戚家军凯旋回到宁德县城,部队稍事休整后,即向南开拔,他们途经罗源、连江、闽候……于八月底抵达福清县城,准备继续进剿盘踞在福清牛田和兴化林墩等地的倭寇。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倭寇数千人又从福鼎流江陷寿宁、政和,并屯踞宁德东洋,再度洗劫漳湾一带村落。当时戚家军正在连江清剿马鼻残敌。倭寇闻知马鼻同伙被歼,惊慌失措,由漳湾退缩赤溪龟山腹地。戚继光派出步哨孙进贤,钱助礼二人侦察倭寇动向,获悉敌人想从寿宁、政和旧路逃遁。戚继光即率三营师经宁德入龟山,分兵截击东洋、霍童倭寇;同时又密谕凤山寺僧设疑兵,聚众呐喊,阻敌北上。倭寇果然中计,转折南下。守备王如龙得戚公密令,由霍童人为响导,率部尾随敌后,倭寇全然不觉,当他们窜至小石岭正准备外逃时,戚家军突然出现,王如龙居中,陈文澄在左,陈京在右,三军鼓噪,声震林谷,倭寇闻风丧胆,戚家军奋勇追击,终于全歼小石岭倭寇。小石岭战役,成为戚家军在宁德继横屿大捷之后的又一次出奇制胜。人称“第二奇捷”。

  二、戚继光留在宁德的诗文

  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八月,戚继光奉命率部来闽清剿倭寇。戚家军从浙江温州出发由水道抵平阳,改旱道过分水关来到宁德。一路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得闽东北百姓爱戴。在行军途中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题为《晓征》的七言绝句:

  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
  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


  诗中描写戚家军军容振肃,英勇善战。行军时急步轻声,连睡着的鸥鸟都没有被惊醒;然而在战场上冲向敌阵的战鼓声和喊杀声,却能使远在深山古寺里的老僧听了也会感到害怕的。
  当他到达宁德地界时,宁德县城在一年前已被盘踞在云淡门的倭寇攻陷,倭贼在城中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把好端端的一座县城蹂躏得残破不堪。戚家军虽然收复了宁德县城,但城中已疮痍满目,惨不忍睹!戚继光感慨万千,写下一首题为《宁德平》的七绝感怀诗:

  孤城已复愁还剧,草芥通衢杂藓痕。
  废屋梁空无社燕,清宵冷月有悲魂。


  对当时蕉城的劫后惨状作了真实写照,从而激发了戚家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杀贼,为民报仇的决心。后来,戚继光在赴天台途中,寄给宁邑诗人林尹的诗柬里,还提到宁城劫后重建家园的情景:

  乱后遗黎始卜家,春深相与事桑麻。
  绿云万里无闲地,浪洗宁阳一县花。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戚家军攻克横屿后,凯旋回师宁德县城,部队暂事休整,当时正逢中秋佳节,戚继光和全军将士一起赏月,共庆横屿大捷。那时军中无酒,无以助兴,戚继光即席口授《凯歌》一章,教给将士们唱和,以歌代酒,激励士气。
  《凯歌》的歌词是: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为了军中传话保守机密,戚继光根据福州语系的文字读音,将每个单词调为清、浊、高、下、平、上、去、入八个音,通过正切,反切作为军中哨语,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并加以注释、分类、整理、编纂成一部《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四卷)。后人将其与莆田人林碧山著的《珠玉同音》(四卷),合编为《戚林八音合订》一书。
  戚家军离开宁德后,当时漳湾一带的军属后裔、文人学子普遍收藏有戚继光的“八音书典”作为传家至宝,代代相传。目前,在漳湾现藏的《戚林八音》已经是根据清代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刻的翻印本了。
  戚家军在宁德抗倭期间,正值壬戍夏秋之间,沿海一带常有台风袭击,眼看军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戚继光忧心忡忡,食不甘味。为了免除由于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苦难,他查阅有关资料,到处留心察访,研究生物动态结合天象变化,摸清风侯规律,根据实地观察所得,写了一支通俗易诵的《风涛歌》在军民中广为传唱。歌词写道:

  “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阙,何方有风。日没脂红,无雨风骤。反照没前,胭脂没后。星光闪烁,必定风作。海沙云起,谓之风潮,名曰飓风。大雨相交,单起单止,双起双消。早晚风和,明日更多。暴风日暮,夜起必毒。风急云起,愈急必雨。雨最难晴,应防暴生。春易传报,早生晚耗。一日南来,一日北到。南风防尾,北风防头,南吹愈急,北必不专。云多车形,大主风声。云下四野,如雾如烟,名曰风花,主有风天。云若鳞次,不雨风颠。雨陈西北,风如泼墨。起作眉梁,风雨先  。雨急易霁,天晴无妨,水生靛青,主有风行。海燕成群,风雨便临。白肚风作,乌肚雨淋。海猪乱起,风不可已。逍遥夜叫,风雨即至。一声风,二声雨,三声四声断风雨。虾龙得纬,必主风水。蛇盘芦上,水高若干;头垂立至,头高稍延。月尽无风,来朔风雨。廿五、六若无雨,初三、四莫行船。春有廿四番花信风。梅花风打头,楝花风打尾。正月忌七、八,北风必定发。二月忌初二,三月忌清明,五月忌夏至。正月落雪起,算至百廿日,期内必难止。欲知彭祖忌,六月十二日,前后三四宵必不爽,此朝七、八三日内,必有北风还。九九当前,后三、四日内难消。十月忌初五, 三、四日前后,冬至风不爽。腊月二十四间,月临箕、毕、翼轸四宿,风起最准。”  

  据《宁德县志》评语:“当时倭寇猖狂,戚继光作此歌,水师中无不传诵者。其言近谚,实观天察地之精神寓然。不特行军者宜知也,即商艘贾舶,小艇渔船往来海上无不当熟察风侯,确守前言,以期利涉焉”。可见戚继光的《风涛歌》在当时传唱之广与影响之深。

  三、抗倭遗址和纪念文物

  自从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宁德横屿歼灭倭寇大获全胜至今已有四百二十多年。当时在我区的抗倭遗址多数已保留下来,特别是后人为歌颂戚继光的平倭功绩,在宁德、漳湾等地建祠、立碑和撰写的联对等等,已作为纪念文物世代相传。
  [横屿岛]座落宁德县漳湾东侧十里外的一个海上孤岛。全岛分为蛇头、蛇尾和中笼三个部分。面积虽然不大,山的坡度也不高,但中笼部位有山凹可以隐蔽,作为战地则易守难攻。据《宁德县志》载:“明嘉靖已末四月,倭贼侵陷福安后,窠居云淡门。于嘉靖辛酉(四十年)十月侵陷宁德县城,杀参将王梦麒等,人民肝脑涂地,莫可胜计,并掳子女二千余以归,倭贼尚留半数,迁徙横屿。横屿居海中,仅线石可通,潮滥非舟莫渡,贼自恃为天堑。……南塘戚参将继光,由浙江来,于壬戍八月初六日渡金垂入宁德,收复县城后,于拂晓自县城出发,抵漳湾布阵毕,着数千众鼓行淖卤中,虽没膝没股,不敢退却。尚隔三港,兵稍息淖间。……贼且骂且笑,以为兵入死地,而不知戚公之神算,正置之死地而后生。于时炮声雷震,众冲霄奋登,贼辟易莫支,千余悉歼,释归被掳数千人,此第一奇捷。”
  因此,横屿成为明代福建抗倭的三大战场之一。也是纪念戚继光抗倭胜利的重要遗址。
  [戚公祠]建立在蕉城区漳湾街头。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戚继光率戚家军由漳湾攻上横屿岛,一举全歼岛上倭寇,为民除了大害。为了纪念戚继光横屿歼倭胜利的功绩,漳湾五沃群众集资建祠,置办田产,勒石立碑,年年祭祀。戚公祠内原塑有戚继光坐像、副将陈大成、王如龙(一说,雷、兰二将军)和戚子国祚立像各一尊。同时在正殿上廊两边还竖有“功德碑”和“祠产碑”各一方,后均被毁。
  戚公祠土木结构,三开间进三,硬山屋顶,高7.4米,正殿连同天井引道深26.5米。该祠建筑物历经修整,今尚完好。
  [戚公功德祠]原建于蕉城区城关继光街观音阁下附近。祠内塑有戚继光像并立有两块大石碑,记述戚在福宁州宁德县剿倭救民的英 雄业绩。现祠宇已废,碑石虽存但年久风化,字迹不清,难于辨认。
  [继光街]戚继光在宁德抗倭的大本营(指挥部)设在当时宁德城关衙前街。后人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的平倭功绩,所以把这一带改名为“继光街”相沿至今。
  [恩泽坛] 戚公爷决定在中秋节下半夜出征横屿岛。临出发前,他晓谕全军:“攻岛胜败,在此一举,潮水涨落,分秒必争。只许前进,不许后退!违令者斩,望各懔遵。”同时,任命戚狄平为前部先锋,率五百精兵带上土橇、干粮向南港进发;王如龙率本部人马带上稻草、干粮,沿南塘一路上岛接应。他自已断后,指挥主力部队随即赶到。
  戚狄平得令,带着先头部队出发了。狄平毕竟年轻,有些孩子气,他才离村不久,就想看看父亲的后续部队是不是已经走出漳湾村口了?于是回过头来向漳湾方向看了看,战士们以为先锋有要事交待,也就停下了脚步。结果被走在后面的戚公爷发觉了,戚公爷派出中军上前查问:已有军令在先,方才谁敢在前面探头探脑,踟蹰不前,中军回报说:是戚小将军探视后续部队是否离村,故此停了下来。戚公爷不听犹可,一听说是自己的儿子狄平违令,一时怒气冲天,马上命令把戚狄平绑回审问,狄平承认方才停步后顾的错误,戚公爷大声斥责道:你身为先锋,带头违反军令,如何能叫三军将士服从指挥,应按军法就地处斩!这时,在旁的陈大成,朱基诸大将再三为狄平求情,但都无济于事。结果,戚狄平还是被斩在麒麟山下宫门咀的大路边。
  后来,漳湾老百姓为了感谢戚家军剿灭倭寇,为民造福的恩泽,就在当时处斩戚狄平的地方建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思泽坛”三个大字。至今这块石碑仍然竖立在漳湾村头麒麟山下宫门咀的大路边。
  戚家军歼灭了横屿岛的倭贼后,就离开宁德赶往福清继续追剿牛田一带的倭贼去了。有一天,戚公爷走到连江吼虎山上(现属闽侯县)突然思念起爱子戚狄平被斩杀在漳湾村头的事,不禁伤心落泪。后人就在吼虎山上为他建了一座凉亭,取名为“思儿亭”。
  戚继光不仅在抗倭斗争中为发除害,而且不忘民间疾苦,处处为百姓排忧解难。所以,在他离开宁德以后,人们撰写了许多诗联歌颂他。诸如漳湾街头戚公祠头门楹联:

  大殿楹联:

  法效戚公除暴寇;道遵孔孟育英才。

  制八音能使知音,乃文乃武;斩一子还生一子,作孝作忠。


  漳湾恩泽坛亭柱楹联:

  思儿亭畔忠魂舞;白鹤峰前政绩敷。   

  宁德城关观音阁下戚公功德祠楹联:

  卫国雄师名昭史册;歼倭主帅德泽黎民。

  渔屿潮声寒敌胆;江城棠荫著官猷。


  ……
  这些楹联反映了宁德广大群众对戚继光的敬仰心情,也留给后人永远纪念这位救国爱民的民族英雄。

  四、有关戚继光在宁抗倭的民间传说


“油三油,不如一道漆”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据宁德漳湾横屿岛已经有三年时间了。这三年来,倭贼在五都下各村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可把这一带的老百姓给害苦了!人们都盼星星、盼月亮地想盼来个能人,领着大伙去消灭这批倭贼强盗,好替乡亲们报仇恨!
  据说,当戚家军还没有到来之前,朝廷原先派过一位姓游的将军,要他带兵剿灭横屿岛上的倭寇。这位游将军有勇无谋,认为横屿四面环水,是个孤岛,只能等潮水上涨时用船队进攻。然而倭贼早有准备,又惯于水战,结果游将军连续三次攻岛都失败了,而且每次都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后来,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来到这里,他不轻易出战,而是事先对横屿周围的地形作了细致观察,探听和分析敌人的实力,还到处向父老乡亲们求计问策。他吸取游将军失败的教训,订出周密的作战计划,趁中秋之夜用计麻痹敌人,在退潮之后一举攻上横屿岛,全歼了盘踞在岛上的一千多倭寇。在五都下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油三油,不如一道漆”。(“油”与“游”谐音、“漆”与“戚”谐音)意思是就,游将军三次攻岛都没有成功;戚继光八月十五一个晚上就全歼了岛上倭贼。人们从中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作战不能单凭勇敢,还要有智谋才成。

麒 麟 井 水


  在宁德漳湾村头的麒麟山下有口古井,要问这口古井的来历,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呢。
  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戚公爷带了八千将士由浙江进入福建。他们路经宁德县城来到漳湾住下。戚公爷一到漳湾,立刻派人分头在马山头支起军帐作帅营;在孙厝闸门头搭起瞭望台,随时侦察横屿岛上的敌情。大队人马则驻扎在村头的麒麟山下。
  漳湾是个背山面海的渔村,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马,单是用水一项就很难解决。村里虽然有几口土井,但水源一向不足,老百姓平常连吃水都有困难。戚公爷知道了这个情况,就立即下令禁止官兵跟老百姓争水,一定要想办法自己解决全军的用水问题。第二天,他带了几个亲随来到村头的麒麟山下,一边慰劳驻扎在这里的戚家军,一边察看四周的地形。他一路上东走走,西看看,最后来到一棵大树下,只见这棵大树干粗枝茂,特别是满树绿叶婆娑,青翠欲滴。再看看附近并没有河流,也没有溪涧。戚公爷心里想,这里既然能长出这么一棵参天大树,地下不会没有水源的,于是叫兵士们就在大树近旁挖口新井。大伙向来相信戚公爷料事如神,马上七手八脚地挖起来了。他们人多气壮,一会儿就挖出了一个两丈多深的大窟窿,果然,从地下冒出了一道泉眼,清冽冽的泉水不断涌了上来,大伙那个高兴劲就甭说了。新井开成功后,大家要戚公爷给起个名。戚公爷想了想说,这一带土名叫麒麟山,那就叫麒麟井吧。有了这口麒麟井,不但戚家军的饮用水一下子都有解决了,而且还够供应附近的乡亲。麒麟井水又清又甜,从那个时侯一直流到现在。漳湾村头一带的群众到目前还在饮用这口麒麟井里的水哩。

“月光光,照泥滩”


  横屿岛上有个后生哥名叫黄志山,他家几辈人都在岛上务农为业,志山的父亲早死,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和一个尚未完亲的童养媳——江水莲。要说起水莲姑娘的命,也真够苦的了。她原是个渔家女,在她七岁那一年就死了母亲,她父亲又当爸、又当妈地一手把她拉扯大,可是到她十三岁时,唯一的亲人又离开了人世。死去的双亲只给她留下一条小小的破渔船。志山妈眼看这个姑娘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就把她收养下来了。从那以后,她和志山一碗野菜匀两半,一块红薯掰着吃,两人青梅竹马,相处得像一对亲兄妹。不要看水莲的年岁不大,可撑船、讨海、织网、捕鱼她样样都拿得起来,平时还做得一手好针线,又会唱一口美妙动听的渔歌。她善良、勤劳、聪明和美丽,横屿岛上没有一个人不称赞她。
  水莲姑娘那年正好十八岁,倭寇占据横屿的头天夜里,志山妈叫她驾起小渔船,先逃到拱屿鹭鸶头她姑母家中避难去了。倭寇上岛以后,到处搜捕壮年后生,要他们扛石抬土砌寨墙、挖战壕,弄得横屿岛上山水变色,人畜不安!志山听到风声,正要背起老母亲从家里逃出去时,倭寇已经逼近了,老妈妈说:“孩子,还是你一个人逃出去吧,找老了走不动,你背着我,被倭寇追上来,我们母子俩都没命了!”志山是个孝顺的孩子,他苦苦哀求道:“娘,我要背你走,就是死,也要跟您死在一起……”还没有等志山说完,倭寇已经到了他家的门前,老妈妈横下一条心,坚决不让志山背着她,催他赶快从后门逃走。形势十分危急,志山无奈,只好听从母亲的活,由后门翻墙逃了出去。倭贼们进屋后,有个为头的硬逼着老妈妈交出她的儿子,一边命令喽罗们从后门出去追赶。老妈妈急中生智,猛然—头撞向那个军官模样的倭贼,把他撞得哇哇大叫,摔倒在地。喽罗们听见叫声,又赶忙返回到屋里来,志山这才逃出了虎口。倭贼头目气急败坏,拔出指挥刀,就把老妈妈当场活活地给捅死了!
  戚家军来到漳湾后,邻近乡村许多苦大仇深的青年人都纷纷要求投军杀贼,其中就有黄志山。有一天,戚公爷想派个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潜入横屿岛摸清敌人虚实,志山自告奋勇,请求戚公爷把探岛任务交给他。戚公爷早就知道他家的遭遇,就问他横屿周围地形和倭寇巢穴位置,志山都对答如流,并且还想出了几种上岛的办法。戚公爷十分同情他的境遇,也很喜欢这个机灵的小伙子,当下便同意了他的要求。这天夜里,志山从漳湾田头出发,起先从南塘—路走去,原想赶在涨潮前用土橇滑泥上岛,可是走完南塘,正逢潮水上涨,无法继续前进,他只好连忙改道去拱屿鹭鸶头找到了水莲姑娘。志山把戚公爷派他回横屿的事跟她一说,姑娘点头会意,转身爬到仰板上找出了船桨、竹篙,又从芦苇丛中牵出她的小渔船,送志山上岛去。水莲姑娘一面荡船,一面轻轻地哼起她自己临时编的一支歌谣:
  “月光光,照泥滩,骑木马,去南塘。南塘水深不得过,娘子撑船来送郎。送郎长,送郎短,不知郎你何时返?”至今,五都下一带仍然流传着水莲姑娘当年唱的这支歌谣哩。
  听说,后来水莲姑娘还多次划船接送上岛探听消息的戚家军,经常来往于拱屿与横屿之间。一天夜里,她把亲人送上岛去,正要调转船头返回拱屿时,不幸被倭贼的哨兵发觉了,水莲被抓进了敌营,倭贼对她百般严刑酷打,她都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当晚就被倭贼杀害了。倭贼们把姑娘的尸体拖到岸边,抛进了海里。说也奇怪,第二天水莲姑娘随着潮水上涨,居然漂流到漳湾港口的岸边来。志山认出是水莲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在场的乡亲也个个伤心落泪,戚家军弟兄们都义愤填膺,发誓要为水莲姑娘报仇雪恨!
  最后,漳湾的乡亲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这位宁死不屈的抗倭女英雄安葬在马山头上,墓面朝向横屿岛,让后代子孙永远纪念她。

土橇·稻草·光饼


  戚家军所以能一举攻克横屿岛,全歼岛上的倭贼,为民除了大害。主要是因为戚公爷的计谋好。
  戚公爷来到漳湾后,除了布置对横屿周围的地势作周密观察外,还亲自出来微行察访,到处求师问计。有一天,戚公爷和陈大成都化装成商人模样来到岐后沃,当时这里住的多是依靠讨海谋生的穷苦渔民。自从倭贼占据横屿三年来,这一带的渔民都不敢出海捕鱼了, 老百姓生活无着,叫苦连天;平时还担惊受怕,怕被倭贼抓去做苦工。现在群众看到村里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年青力壮的都纷纷躲藏起来。当时有个青年人,悄悄地从屋后扛起土橇,—口气跑到岸边的海涂上,只见他抬脚一踩,连人带橇有如飞箭流星,一转眼就离岸老远了。戚公爷看到后觉得很新奇,就在当地找来父老问清情况,其中有个老渔民见这两个陌生人说活和气,不像是歹人,就大着胆子上前说明了土橇的用场。原来,这一带的村民每当退潮出去讨小海时,都利用这种土橇作交通工具。它在海滩上滑起泥来既快速又方便。戚公爷听了非常高兴。心想,如果趁退潮时,也让兵士用土橇滑泥,不是很快就能到达横屿了吗?于是戚公爷把原先躲藏起来的乡亲们都请了出来,安慰他们不要害怕,说自己就是要攻上横屿消灭倭贼的戚家军,想借大家的土橇用一用。乡亲们听说戚家军是为民除害的,一传十,十传百,家家产户都争先恐后地拿出土橇来。他们还分头帮助戚家军训练土橇的滑泥技术。到了八月十五下半夜,戚家军攻上横屿岛,这些土橇还立了大功呢。

  现有的土橇毕竟有限,只够先头部队使用,那大队人马呢?戚公爷又琢磨开了:潮水一退,海底全是烂泥,人踩在海涂上十之八九是会陷下去的。要争取在一两个小时内,乘潮水未回涨之前攻上十里外的横屿岛,真有些叫人作难了!于是,戚公爷决定再向当地的父老们请教。要请的人都到齐了,大家七咀八舌地各献各的计,其中有一位被大伙称为“锦囊伯”的老人献的计最好。他说,假如每个人都背上一捆稻草,在海涂上走一步扔一把,随走随扔,一路铺去,不就扔出一条稻草路了吗?戚公爷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他高兴得轻轻拍着“锦囊伯”的肩膀说:“确是名不虚传,“锦囊伯”真是人老计多”戚公爷随即吩咐下去,分头向邻近各村筹集稻草。在攻岛铺泥开路时,这些稻草果然派上了用场。 

  漳湾村和横屿岛正好面对面,相隔不过十华里。这边一有动静,岛上就会发觉,更不要说半夜烧火做饭了。为了迷惑敌人,又不让战士们下半夜空着肚子攻岛,必须预先准备好干粮才行。用糕饼做干粮倒是现成,可就是行军时带起来不方便,士兵们手里拿着干粮饼子,还怎么打仗呢?戚公爷连日来都在思量这个事。
  这一天,他从麒麟山下走回帅营去,路过田头厝时,看见一位老大娘正在用长铁针穿着一串跳鱼放在火堆上薰烤,从中得到启发。是的,假如也这样把饼子中间穿个孔,用篑草结成一串一串的,让士兵们挂在脖子上,就能腾出双手弄枪舞棒了,而且什么时候肚子空了,就撕下一块来,该有多方便。对,就是这个主意。随后,他就派人分头通知五沃的饼店师傅,把做饼的时间、数量和做法都一一作了交待。
  这几天漳湾群众对戚家军就要出征横屿岛,已经有了预感。大家都暗暗高兴。漳湾五沃的父老们也主动凑在一起商量:应该帮助戚家军做点事。有人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不会打仗,为戚家军准备准备干粮总是可以的。于是把棋盘街饼店的福安师傅叫来了,打算跟他合计合计为戚家军准备干粮的事。福安师傅笑着说,戚公爷昨天一早就派人通知我们了,要各家饼店赶制饼子,大伙此刻都正忙着备料呢。他还把戚公爷如何交待在饼子中间钻个洞,用篑草连成串的办法,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在场的人都说戚公爷想的周到。
  父老们最后交待福安师傅:请他通知各家饼店:一,饼子照戚公爷说的做,还要加料做好,但千万不能收戚家军的钱;二:饼料的面粉和盐,我们随后送来;三,按戚公爷定的时间做好饼子,人手不足,我们派人帮忙。各家做出的饼子就作为我们漳湾五沃慰劳戚家军的一点心意。福安师傅听了就欢欢喜喜地忙他的去了。后来,戚家军攻打横屿岛时,就是用漳湾五沃群众送来的饼子带在身边做于粮的。从那以后,我们这一带的饼店师傅在做饼时,总要在当中钻个小洞,而且为了纪念戚继光剿倭胜利的功绩,老百姓一直到现在还把这种中间穿孔的饼子叫做“光饼”。

中  秋  拖  石


  戚公爷进攻横屿,消灭岛上倭贼的作战计划早已安排就绪,单等着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的到来。这几天,漳湾村家家户户都按照戚公爷的吩咐作了充分准备。到了中秋这天晚上,圆圆的月亮正升上东山,信号一发,漳湾五沃全都闹腾起来了。只见家家门前都挂上了大红灯笼,一队队军民,个个手执香球、火把,由高灯、响器前导,用渔船上的缆绳绑上一块块大石头,在街头、街尾来回拖曳而过。一时间漳湾全村灯笼、火把照耀得如同白日;锣鼓喧天,爆竹震空,拖石声,呐喊声响成一片,真是热闹极了。
  盘踞在对面横屿岛上的倭贼,发现这边情况异常,便派出奸细探听消息。回报说,戚家军和全村男男女女都在欢度中秋佳节。倭贼头目这才安下心来。认为既然都在欢庆中秋,今夜不会有什么情况了。于是,他们也在横屿岛上开怀畅饮起来。谁知这正中了戚公爷的中秋拖石计。欢庆中秋一直闹到三更半夜。这边是人人精神振奋,整装待发;那边却是个个醉成烂泥,鼻息如雷。戚公爷见时机已到,下令分两路出发攻岛。一路由麒麟山经南港到拱屿鹭鸶头下海,攻上横屿蛇尾;另一路由南塘直奔海滩,赶在潮水上涨之前,铺草前进,直攻横屿蛇头。当戚家军两面包抄悄悄抵达横屿时,倭贼们都还蒙在鼓里呢。就这样,困在横屿笼中的近两千倭寇,被戚家军首尾一夹击,除部分夺舟外逃,在仓惶中溺海而死外,其余的全部被消灭在横屿岛上。戚家军横屿一战大获全胜,宁德城乡群众莫不欢欣鼓舞,额手称庆!
  打从这一年起,每年中秋佳节,宁德城关和漳湾等许多乡镇,都要举行拖石和火炬游行来纪念戚家军歼倭的胜利。

(以上材料根据《宁德文史资料》等整理而成)

 

蕉城区戚继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设计

 

  一、结构、规模

  (一)选址:选择漳湾后山门炮台岗(原戚家军炮台旧址)作为戚继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体地点。
  (二)建设项目
  1、主体工程占地面积60亩。
  2、建筑规划:戚继光纪念堂(戚公祠)主殿(仿古式)占地400㎡,  
  主题德育室占地200㎡,展览馆陈列室占地300㎡,办公楼占地100㎡,另建门楼坊(仿古式)一座。
  3、古迹修复:麒麟井,纪念亭(俗称恩泽坛,戚公斩子处),古炮台,校场(内设检阅台)。
  说明:(1)戚公为解决当时军队用水,在漳湾麒麟岗开凿此井,因而得名“麒麟井”。(2)于行军时在此斩子严明军纪,百姓感其恩泽立坛祀之,故称“恩泽坛”。
  4、配套设施:公厕,安装自来水,筑路(包括公园内路径),围墙(仿古城墙式),园林绿化(小桥、水池、假山)。
  5、文物设施:戚公塑像,陈列室内作战沙盘、军械、土橇、木船等,德育室内戚公生平事迹及其民间流传的文化系列,战例图画等史料。
  6、横屿古战场:占地面积10亩,包括纪念碑、纪念亭以及相应的军事配套设施。

  二、进度安排

  1、第一年完成:工程设计、征地、主殿、门楼坊、水、电、路。
  2、第二年完成:德育室、办公楼、陈列室、围墙、麒麟井、恩泽坛纪念亭、炮台、校场、公厕、园林绿化。
  3、第三年完成:横屿古战场纪念碑、纪念亭等建设。

  三、规划平面图

 

倡  议  书


  爱国主义精神是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得以延续,是与爱国主义的民族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古时有岳飞《满江红》的千古传唱,有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名言佳句,有戚继光“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唯忠与义兮,气冲斗牛”的豪言壮语。
  近年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人们对祖国这种最深厚的感情,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我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期盼、呼吁着一批高档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早日诞生。2004年,我区共投入经费27万元,建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霍童镇坑头村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我区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了解闽东革命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创造了良好的场所和环境。这两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同时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宁德市第一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共13个)。但是,我区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阵地还远远不能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势发展,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
  追溯历史,在宁德、在蕉城,爱国主义精神当首推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抗击倭寇斗争。明朝嘉靖年间,日本倭寇屡次侵犯福建东南沿海,并在八都云淡、漳湾横屿两岛筑巢为穴,烧杀虏掠,宁德城乡生灵涂炭。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初,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兵入闽,屯兵宁德。戚家军军纪严明,军威雄壮,一举歼灭横屿倭寇老巢,戚继光爱护百姓,深得当地百姓拥戴。至今在蕉城传为佳话,《辞海》也有记述“横屿战役”。戚家军在蕉城、在漳湾,留下许多民间传说、抗倭遗址和纪念文物,戚公祠、横屿岛大捷、古炮台、恩泽堂斩子纪念碑、麒麟井、土撬、拖石、火炬……蕉城人民为了纪念戚继光,特将戚家军屯兵之处命名为“继光村”,连戚家军用过的干粮都取名为“光饼”。足见戚继光民间影响之深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蕉城区却始终没有一个纪念戚继光的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今年初,区委宣传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着手在漳湾镇筹建以戚继光抗倭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计划通过“民间运作为主,党委政府引导支持”的形式,在戚家军古炮台遗址建设融戚继光纪念堂、主题德育室、展览馆、古址参观等为一体的公园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漳湾群众热情高涨,认识统一,意见一致,目前已形成了群众性的初步建设方案。群众自发成立筹备小组,开始启动工程设计、民间集资等前期工作。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此倡议社会各界,共同支持戚继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让我们把对家乡的深情厚爱凝聚成一份共同的心意,一起来为建设一个蕉城区高品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尽一份心,献一份力吧!

 

                 

来源:新华网蕉城在线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