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概况 >办学主张

一篇参加附小教师招聘的反思文章
作者:阮光清 来源:
发布日期:2006-11-19 07:40:59 阅读:2104次
近年来,宁德师范附小教师采用公开招聘的办法选调教师上岗,一批优秀青年教师成为附小的新生力量,为宁师附小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其中有一位教师,曾3次参加宁德师范附小教师招聘考试,1次进入第二轮,2次进入第三轮,“让数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相遇问题》的案例分析”一文是这位教师在2005年参加附小招聘考试进入第二轮授课环节的教学反思实录,该文章2005年10月登载于福建教研网。文章精彩,反思深刻,但她这次还是没能如愿。2006年她再次参加附小教师招聘考试,工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三年奋斗,终于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名光荣宁师附小的教师,她就是来自古田县鹤塘中心小学黄燕钰老师。人生都可能面临困难与挫折,如何面对?这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素质。 我想从黄老师的执着努力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
附黄燕钰老师的“让数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一文:
 
一、     案例背景
 《相遇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九册的内容,教材先出示一道准备题,从准备题中让学生明白相对、相遇等概念,接着出示了关于相遇问题求路程的例题。这个课题作为2005年宁德师范附小教师招聘的课题出现在高年级数学组,按考试规定,应聘教师从抽签选题到上课只有40分钟的准备时间,上课时间为20分钟,而且教师不能带任何材料及教学具进入课堂,在这匆忙的时间要上好这节课,作为一名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二、     案例描述
师:在暑假里,大家还能来校上课,老师真得很高兴。你们欢迎老师给你们上课吗?
生:欢迎!
师:欢迎该怎么表示呢?
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其实鼓掌也是一门学问。你们是怎么鼓的?
生:两只手拍拍就行了!
生:要面对面地拍才行。
师:说得真好!面对面地拍,我们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下。
生:对面。
生:相对。
……
师:很好,我们就选相对吧!在生活中你能找出相对的例子吗?
生:老师和我们面对面,我们就可以说相对。
师:说得太好了,想和老师面对面地走走吗?
生:想!
请生走上讲台,与师面对面地走。
师:象这样的面对面的走,我们可以说是相对而行,或相向而行。
走着走着,我们两个怎么样啦?
生:碰在一起了。
师:用一个词概括以下。
生:相碰。
生:相遇。
师:我们就说相遇,相遇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生:是0 。
师:说的很好,老师还想更多地了解你们,能告诉老师你家在附小的哪个方向吗?
生:我家在附小的东面。
师:能估计一下有多远吗?比如,你每分钟走几米?走了几分钟?
生:不远,大约走5分钟,每分大约走70米。
师:确实挺近的,大家能从他的描述中知道什么?
生:他家离学校大约350米。
师:有家住在学校西面的同学吗?
生:我家在西面,但我每天是坐妈妈摩托车回家的,我大约是10分钟到家的。
师:其他同学呢?
生:我家住在学校的南面。
生:我家住在附小的门口。
……
师:有谁家是住在学校的西面,而且也是差不多5分钟就能走到学校的吗?
生:我家是住在西面,我要加快脚步,每分钟要走100米,5分钟才能到校。
师:如果让他们两个同时从家里出来,向学校走来,你们说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相机画出线段图。
生:他们肯定会同时到校。
师:在学校遇见,用我们刚才学过的一个词来说是什么?
生:相遇。
师:根据这两个同学的描述,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从晨亮家到张洪家有多远?
师:能根据黑板的线段图以及你们的描述编一道应用题吗?
生:张洪和晨亮家分别住在学校的东西方向,他们同时从家里向学校走来,晨亮每分钟走70米。张洪每分钟走100米,经过5分钟,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生:能!
师:请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小组合作,生反馈。
三、诠释和研究
1、积极创设情境,促进知识的理解。对理解“相对”和“相遇”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课程的初始阶段,创设了鼓掌这个情境让学生理解相对的含义,又在相对中,让学生在行程中通过面对面地走感受到相遇的含义,增强对关键字眼的理解。
2、注重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指出,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教材的开发者,特别对于旧版教材,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中呈现的也是学校与家的行程问题,我试图让他们走进学生自己的生活,变成他们自己的生活数学,我想这样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3、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有灵性和活力。这节课中,我紧紧围绕着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上学问题,你每分钟走几米?大约几分钟到学校?你家离学校有多远?你家离同学家有多远等,利用孩子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从中导出相遇问题,让学生觉得数学离我们生活不远,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的学习欲望。
4、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过程。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上学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知道两同学之间的距离,这是他们内在的一种需要。而后,让他们自己根据这个过程编出应用题,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如果按照以往,只要把公式直接告诉学生,我想学生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不能片面追求短、平、快的效应。必须让让孩子们亲身经历、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印象深刻。
5、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三维目标除了知识目标外,还有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同样重要。我想让孩子们学会学习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特别重要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了解同学家的距离,来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并有互相关心,团结协作的情感体验。
四、反思。
1、关于教育机智。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在课堂的驾驭能力上,对待不断生成问题的处理上。在教学中,有一个女生说我是坐我妈妈的摩托车上学的。由于当时的考试时间只有20分钟,在加上情绪不是很放松,,我对这个问题没有很深入的进行探讨,在课后反思中,我也曾提起过,如果我能按照她的思路,让大家讨论摩托车的车速,以及她与同学家的距离再进入下一环节,或许会更完美。我想这也是我的教育智慧还欠缺的表现,也是我需要努力的地方。
2、加强应用意识。由于时间有限,在应用这部分,我想让孩子自己编题,算算自己家与好朋友家的距离,从而达到巩固的目的。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