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德育在线

以主体性教育培养主体性的人
作者:林慕斌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1-10 00:04:27 阅读:1821次

以主体性教育培养主体性的人

——小班实验班德育实效性例谈

宁德师范附小 林慕斌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其本质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养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作为教育者,我们认为,主体性要在教育中真正安家落户,使我们的教育获得实效,则必须找到主体性与教育的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就是“充分尊重、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下面通过三年级(6)小班实验班的几个例子,浅谈德育主体性教育的体会。

案例(一) “《哈利•波特》一书好不好?” 有一段时间,三年六班同学中掀起读小说《哈利.波特》的热潮,可是这本书却引起了社会、家长、学校其他老师的许多争议,认为书中描写暴力、恐怖的情节很多,会影响我们儿童的身心健康,可同学们都被书中的曲折、刺激的内容给迷住了,背着爸爸、妈妈、老师偷偷地传阅。林老师知道后,不但没有反对,还对同学们说:“这本书既然这么畅销,就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你们读一读会有好处的。”又过了一个星期,在一节语文活动课上,林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看了《哈利.波特》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来举行一次辩论会——《哈利.波特》这本书好不好?”同学们一听,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看法一股脑儿讲给大家听,正方认为,《哈利.波特》这本书真好,理由是:“故事情节生动吸引人,就连我爸爸都想看,”“语句优美,对我们写作有帮助,”“想象丰富,能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哈利.波特面对敌人的勇气、不屈不挠的毅力,对朋友的忠心都值得我们学习的”……反方说这本书不好,因为“书中许多内容十分恐怖,把复仇、死亡、巫术等写得像真的一样,看了书后晚上不敢关灯睡觉,常做恶梦,”“哈利.波特常常破坏校规、法则,好象永远都有理由,无须负责,只要自己愿意、开心,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我认为这样很不应该。”……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满意地点头赞许:“通过阅读这本书,大家学会分析、思考问题,懂得分清是非,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收获可真不少。”一节课在师生快乐的辩论中结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传统教育中,存在两种典型的师生观:一是专制主义的师生观,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夸大,使学生不敢言、不敢思、不敢自主,处于被动、压抑状态,何谈主动性和能动性,更谈不上有创新精神;一种是放任主义师生观,在实践和方法上把学生的作用推到极致,排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影响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案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育爱和教育责任感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同学们阅读小说《哈利.波特》一事,采取积极疏导的方针,改变禁、堵、防的方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变管教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引导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使学生懂得该学习什么,不该学习什么,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的精神财富。真正以民主化的教育造就一代富于主体性的新人。

案例(二)遇事想办法解决为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参与学校与班级的管理,使他们成为学校和班级的主人,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推出班干部竞选轮换制度,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竞争,上岗后工作主动认真,热心为大家服务。有一次,自然课老师叫三年六班的学习委员陈子楠通知班上同学:明天自然课每人自带一个苹果。可是他把这件事给忘了,到第二天早晨才记起,怎么办?他十分着急,对妈妈说:“上课时老师看见大家都没带苹果,一定会批评我这个学习委员不称职,工作不负责任,这节课也上不好,同学们也会责怪的。”妈妈说:“到学校跟老师说明一下情况,老师和同学一定会原谅的。”“不行,我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向妈妈要了钱,亲自到街上买了三十一个苹果(全班31人)提到学校。上课了,每个同学的桌子上都放一个苹果,可大家都不知道这苹果是陈子楠同学自己掏钱买的,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得很愉快。事后,在一次家长会上,陈子楠同学的妈妈高兴地讲起这件事,她觉得孩子在不断成长,有自主性,有责任心,遇事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后来老师在班上表扬了陈子楠同学,同学们也称赞他是好样的。主体性品格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对学生而言,要使自己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不仅要有主体意识,还需要主体能力,就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自身主体性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案例中,老师叫学习委员通知一事虽常见,但可以看出老师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锻炼能力。而这位学生是通过竞选当上学习委员的,他要抓住每一次工作机会,以实际行动来证实“我能行”,因此遇到事情不依赖老师、父母帮助,靠自己想办法解决。正由于这样的“一次次”,学生的主体性品格得到培养。

案例三在活动中欣赏美,创造美今年五月份,学校举行第十届艺术节,其中一项活动是“化装艺术表演”。三年段全体老师经讨论,认为要改变以往老师包办代替,或将设计好的方案叫学生做的做法,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集体智慧,真正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创造力,受到美的陶冶。班会课上,老师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化装艺术表演的主题,然后引导各小组长组织同学们设计制作自己喜爱的服装,同学们热情高,干劲大。纷纷把家中的旧挂历纸、包装纸等搜集来,构图、裁剪、粘贴……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时装表演排练,真是人人参与,人人显身手。表演的那一天,三年段各班设计的服装真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充满童真童趣和美好的幻想,有“童话之梦”“科技之光”“四季之花”“森林之歌”等为主题的系列服装,同学们的表演活泼大方,潇洒自如,充分展示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和创造才干,受到全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通过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欣赏美,而且创造了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也就是说,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案例中,老师更新教育观念,利用艺术节活动机会,从培养主动能力入手,创设教育情境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自己的活动,确定表演主题、设计制作服装、排练表演节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从而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故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的主题,是正确作出教育价值取向、提高教育质量与人的素质的关键。

法国作家孔巴兹所言:“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作为教育者,要开启我们的思路,加深对主体性教育的认识,充分利用教育这个社会实践阵地,培养和发展具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2002年7月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