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德育在线

激情明理 爱憎分明__浅谈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作者:游清铃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1-10 00:09:26 阅读:2349次

激情明理  爱憎分明

 

      ——浅谈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游清铃

 

电教手段具有直观、形象、声像并茂、活动变化的特点,对儿童有很大吸引力和感染力,容易引起他们对道德情境、道德形象具体而真切的感知,促进学生对道德情感的体验,对道德概念的理解。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统一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和借助电教手段渗透德育,发挥电教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德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电教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而且能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有一位老师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一开始使用电教媒体出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使学生对周总理产生无限的崇敬爱戴之情,为本课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动情入境,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电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

 

二、拓宽视野,激发“爱”的热情

 

 电教手段能展示逼真如实的情景,有利于创设情境、制造气氛、以形激情、以形感人、以形明理。学生如临其境、耳濡目染,容易产生想象、联想,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感染和熏陶。

 

例如教学《五星红旗》这课,利用录像片,展示出几幅激动人心的场景:开国大典时,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荣获世界冠军的我国运动员,眼含热泪仰望着祖国的国旗徐徐升起;晨曦中,天安门广场上,国旗班的战士将五星红旗和红太阳同时升起,在场的群众肃立、敬礼;民航机上的国旗,万吨巨轮上的国旗,南极村的国旗,国庆节那天大街小巷挂国旗……这些真情实景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写景散文,如《长城》、《桂林山水》、《林海》、《草原》、《五彩池》、《西湖》等等,教学这些课文时,可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VCD影碟等多媒体,在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教学“爱祖国”的这类课文时,播放录像片,使学生从地球上看祖国版图,目睹同一时间祖国东南西北呈现不同季节的景色,从而知道我国幅员的辽阔。新疆盛产的哈密瓜、葡萄;海南丰收的荔枝、椰子;北方的鸭梨、苹果;沿海渔民捕捞的肥硕鲜鱼……使儿童感知到祖国物产的丰富。雄伟的长城、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涛涛的黄河、长江,雄奇、秀丽的黄山和桂林山水,伴着优美动听的乐曲,使儿童感受到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三、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

 

“爱”的情感激发需要创设情境。而电化教学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爱”的情操,“美”的情操。

 

如教《繁星》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 ,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 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自然之美。

 

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爱”的情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四、深华情感,强化“恨”的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为本”,要求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然而,部分老师的“以读为本”却未收到成效,学生一遍遍地读,却读不出感情来,更谈不上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指导方法还不到位,只是纸上谈兵式的强调要用“高兴、自豪、赞美、愤恨…… ”的语气来读,而根本未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最终还是不甚明白该怎么读。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方法不一,其中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来指导朗读是一种好方法。

 

本人曾先后两次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第一次为了读好“顶峰歼敌”中的“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一句,我在朗读前这样问学生:“五壮士为什么这样恨敌人?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因为敌人侵略我国”、“用痛恨的语气来读”等笼统的回答,朗读时根本未读出预期的效果。于是,我再三强调:表情要严肃,要带着愤怒的心情去读。不料,非但没提高效果,一小部分学生竟“扑哧”一声笑了,效果真是糟糕至极。第二次教学此内容时,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将搜集到的日本鬼子残忍杀害我国同胞的图片制作成课件,指导朗读时打开课件,将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画面上一个日本鬼子举着带有刺刀的步枪,刺刀上挑着一个鲜血淋淋的婴儿,这个日本鬼子狰狞地笑着,他的脚下横七竖八地躺着男女老少的尸体,地上血流成河;画面的背景是一条大街,街旁的房屋有的倒塌,有的正在燃烧。远处,还有几个日本兵正在杀人、放火、抢东西。学生看了这日寇残杀无辜百姓的场面后,笑容不见了,无不流露出对日本鬼子的痛恨,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咬牙切齿。这时,我趁机说:“同学们,这就是万恶的日本鬼子,他们根本没把中国人当人看,在中国的大地上实行‘烧光、杀光、抢光’政策,多可恨啊!我们一起来读好句子。”这次学生的情感非常投入,一字一词无不恰到好处,与第一次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总之,电教媒体介入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实践证明,电化教学确实是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