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德育在线

巧用教学媒体 促进品德教育
作者:黄 栩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1-10 00:10:43 阅读:2520次

巧用教学媒体 促进品德教育

 

         宁德附小 黄 栩

 

多媒体教育技术伴随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了课堂。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象和声音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拥有的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为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最优化的可能。如何让这门新课程鲜活起来,我想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它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高尚行为的感染,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品质。

 

一、    导入新课,在情境中体验,接受情感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乐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诱发学习兴趣。他们会以饱满的学习情绪,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的开始,播放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昔日的雄奇辉煌景观和今日巨变的现状,让学生知道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教育学生要一同行动起来,保护的家园,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持生态平衡。

 

二、学习课文,在情境中领悟,加深感情

 

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例如,《画杨桃》一文,老师说的关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形象那段话较为深奥,不容易理解,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一段从不同角度拍摄同一个杨桃的录象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然后说说自己从录象中观察到的杨桃呈现的样子是否都一样。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而且较为深入地理解老师这段话的深刻含义,教学的重难点便迎刃而解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水到渠成。

 

三、    理解体会,在情境中感受, 内化道德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要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坚持正面引导。然而历史事件跟当代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学生对课文中历史事件的认识、理解有着不少的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极容易解决这一问题,它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以真情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教学中,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昔日圆明园的辉煌: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恬静悠闲的“山乡村野”┅┅然后镜头一转,播放出现在圆明园的萧条:满园的野草,遮掩着残垣断壁。如此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无不惋惜的叹息。这时,教师进一步追问:究竟是谁将这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摧毁得如此千疮百孔,惨不忍睹呢?顿时,学生的情弦被拨动了,想象的大门也随之打开,眼前不由自主浮现出1860年那悲惨的一幕: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的东西,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使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设艺术的精华被化为灰烬……

 

通过多媒体课件,营造了特定的氛围,创设了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俗话说“情由境生,入景生情”,这样就唤起、激活学生头脑中新的表象,不仅渲染了课文的情境,而且直接激发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以及对祖国这一瑰宝的被毁的深深惋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四、    总结归纳,在情境中延伸,形成品德

 

语文是生活的大课堂,学生学习语文就是了解生活,丰富见闻。并在不断在接触外界事物的同时学会分辨是非,了解做人的道理。学生的直接生活经历毕竟范围有限,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通过网络下载了大量有关的科技知识,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制作成了一组配乐画面。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虚拟现实的功能,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实践,或引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哭声》一文,在学生学完全文后,借助媒体,播放一组画面,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乐曲声中,深刻地领会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这片沃土上,可播撒德育的种子,可结出德育的果实。我们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这片沃土,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地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于语,以情树德,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