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德育在线

强化小学生的环境意识
作者:郭正光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2-04 11:33:26 阅读:2860次
    环境恶化是当今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环境意识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环境的意识,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呢?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生活实际,采取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渗透,在活动中强化,在实践中培养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材,各学科在教学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教育。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教材,课本中直接涉及到环境方面内容的就有“我们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国在世界中”、“祖国的壮丽山河”、“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我国的基本国情”等单元组的课文,还有许多课文间接涉及环境教育内容。教学中,我们向学生充分渗透环境意识,如学生在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谈谈见闻、感受,教育他们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美化生活;在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时,特别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法》、《森林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规,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有法可依,我们要依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在了解我国人口、资源时,教师运用具体数据激发小学生的忧患意识: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各国之最,而人均耕地仅居世界第67位,人均河流流量居世界第121位,人均森林面积和矿产储量都居世界第80位……我国土地资源遭受破坏惊人!1981年与1957年相比,耕地减少14.9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减少耕地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于滥伐森林,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以每年6670平方米的速度位居世界之道。惊人的数字,而又是严峻的现实,它不但唤起学生的忧患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自然学科的大部分课文都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第八册《食物的营养》一课,似乎与环境教育无关,实则潜藏着浓厚的环境教育内容,课堂上,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学生了解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份及其检验方法,再引导学生计论:食物如果受到污染检验结果将怎么样?食物(动植物)的污染源有哪些?学生讨论热烈,环境教育也水到渠成。
    其它学科的教材也或多或少蕴含着环境教育的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只要认真挖掘,有机渗透,就有利于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如五年级思想品德课结合《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勤劳守法致富》、《建设新农村》等课文的教学,渗透环境法规政策知识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思想;语文课涉及面广,环境教育因素也多,如教学写景类课文,可渗透环境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关系,课文中的一些游览名胜(梅雨潭瀑布、钱塘潮、漓江水、鸟的天堂……)自然景观由于环境遭到破坏已失去当年光彩;数学课可通过编应用题等方法进行渗透教育……
    二、在主题活动中强化环境意识
    我们把环境教育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的一个主题,并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以班队活动为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为载体,不断加以强化。
    1.抓“五无”树新风活动。我们从抓校园环境入手,以争“五无”班级,创“五无”学校,当文明好少年为突破口,结合《宁师附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制定“五有”“五无”实施细则,要求学生切实做到地上无纸屑、桌上无刻划、墙上无污痕、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分工负责,检查督促,坚持天天抨,周周比(一周发一次项目流动红旗),半期一小结,学期一总评,把评比结果作为“文明少年”、“五无班级”评选的主要依据,使“五无”要求成为每个少先队员的自觉行动。
    2.环境新闻报告会。利用晨会课,以新闻报告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电视里、书刊上看到、听到的,有关保护环境的事情,在班上汇报、交流,激发情感,强化认识。
    3.少先队“环保”主题会。各中队围绕环境保护主题设计队会课,宣传环保知识,强化环境意识。如“爱我宁川、保护环境”主题会,环保故事演讲会,环保图片展示会,见闻报道会……学生将自己日常观察到的(如蕉城环城河水质的污染、大街小巷的卫生状况、市民的环保习惯等)有关环境内容,在班上报道交流。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召开相同主题、不同层次要求的大队主题会。如低年级大队召开“不乱吐、不乱扔、保持清洁”主题会。通过录像放映、小品表演、老师讲解等形式,对一、二年级小朋友进行保持教室、校园环境整洁的行为规范教育;中年级大队召开“爱护花草树林,保护环境”主题会,师生配合,表演、展示、故事、新闻,形式多样,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要从爱护一草一木做起,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高年级大队则召开“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主题会,除了表演、诗歌朗诵等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外,还举行“盆花展示”——将自己班级生物角、家里培植的花草展示给大家看、“小能手种植经验介绍”和现场种植演示等,使高年级同学进一步认识到,环境要靠大家动手来美化,美化环境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环保习惯
      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和其它行为规范教育一样,要持之以恒,并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才能使他们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好习惯。因此,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自己的环境意识,培养环保习惯。
    1.“护绿护园”活动。从养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到保护校门口一条街的绿化、维护公园环境等,学校给每个大队确定了具体任务,大队再分解到中队,做到定班级、定项目、定地点、定时间开展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清理脏物、除草、浇水、修剪枯枝败叶等。每次走出枝门,各中队都扛上标语牌、口号旗,如“保护绿地”、“美化环境”、“让河水常清,树林常绿”、“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等,既进行自我教育,又向社会做环保宣传。
    2.“四个弯弯腰”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我们结合地、市团委部门开展的有关活动,要求学生在家庭、在社会,向家长、邻居宣传环保意义,劝导他们不要往河里乱倒,不要往地上乱扔:随时做到“四个弯弯腰”:看见纸屑、烟头弯弯腰,看见果壳、木片弯弯腰,看见残砖碎瓦弯弯腰,看见白色垃圾弯弯腰。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那些不讲清洁卫生、不顾环境优美的人们。
    此外,学校还利用版报、专栏、红领巾广播室、少儿电视台等阵地,宣传环境知识,报道活动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通过教育、实践,学生环保意识增强,行为习惯有所养成,学校被评为福建省“五无”学校。少先队还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学校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多次在《宁德报》、《闽东日报》、《闽东电视台》报道,受到领导、家长、社会好评。(本文发表于《福建环境报》、《福建德育》、《小学德育》)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