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家长学校

“诚信”道德——从少年儿童抓起
作者:郭正光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2-04 11:39:56 阅读:2300次
一段时间以来,“诚信”成了全国上下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无不关注“诚信”问题。因为,“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象征;“诚信”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信誉和形象的体现;“诚信”是每一个公民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公德水准的反映。建设现代文明,必须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规范。
前几天,笔者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一个有十多个不同行业人员参与的“诚信话题”座谈会,大家对近年来社会公德下滑,造假、偷税、骗汇等坑、蒙、拐、骗的失信行为大量出现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在口诛的同时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大家认为,“政府诺言不兑现、管理不到位、执法不力”是造成诚信道德“危机”的主要原因。尤其对某些基层官员欺上瞒下、说话不算数、许诺不兑现,在老百姓心目中丧失形象(包括个人与政府形象,更重要的是政府形象),既痛恨又堪忧。
 笔者认为,诚信道德“危机”原因诸多,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的诚信道德素质低下。因为政府官员是人,管理者是人,执法者是人,所有的失信行为都是人所为!然而,人是经过教育出来的,只要是人的原因,教育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说当今社会“诚信危机”,不正说明了“教育是最大的失误(邓小平)”吗?改革开放20多年,计划经济已经向市场经济转轨,可是,我们的教育不管是对成人还是对儿童(其实是全民教育),从内容到途径,从方式、方法到评价手段,仍然是传统的一套,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过去的失误已经影响到现在,岂能让现在再有失误影响将来?!
一个人从小就不诚信的话,还能巴望他长大成为一个守法、诚信、文明的好公民吗?少年儿童是今天社会的小公民,明天社会的主宰者,任何时候对少年儿童进行诚信教育都不容忽视。少年儿童一代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家庭,影响着今天社会的现实,蕴含着明天社会的文明。因此,加强对少年儿童进行“诚信”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深远的意义;对少年儿童进行“诚信”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诚信”教育需要从学校抓起。
学校的诚信反映在教师和学生的身上。教师“为人师表”,自身的道德规范,自身的“诚信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幼儿园、小学的学生,模仿性强,辨别是非能力弱,又特别崇拜教师,什么事都是“我们老师这样说”,“我们老是这样做”,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做到诚实守信,说话算话,随时随地给学生一个表率作用,以自己的诚信行为感染学生。
同时,学校教育要注重实效性。教师要从教育实际出发,变过去那种“高、大、空”的说教式教育为“近、小、实”的实效性教育。“近”——就是要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小”——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坐立行走、一言一行开始,教育学生做文明人;“实”——就是要实在,课堂教学的渗透要切合实际,不喊口号,不贴标签;同时在教育形式上要突出“趣”——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教育活动,让他们有趣的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教育。我们承担的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其中包括“诚信”教育研究),取得明显成效,连续获得全国集体成果一、二等奖,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实验学校,我们实施的就是“近、小、实、趣”的教育。去年开始,我们实施的“少先队分层教育”——在一、二年级成立儿童团,戴绿领巾,用“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习,争取加入少先队”的要求代替“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少先队教育目标,也是探索“近、小、实、趣”实效性教育的一个途径。最近,我们组织了一场“校园图书交流交易活动”,新华书店应邀在操场上设了一个售书点。事后,缪副经理告诉我:“你们的学生很诚实。那种开放式售书,我们5个人要应付那么多学生(1600多),最担心的就是图书遗失,但是最后清点一本书也没丢。”应该说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诚信”教育的实效。学校教育不能避免学生不出问题,但是,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方法与效果应是成正比的。
其次,“诚信”教育需要家长主动配合。
如果说学校、教师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立体的、全方位的,那么家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父母亲自身的诚信行为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诚信品格的形成。现在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的成绩、荣誉,为了所谓的“名声”、“面子”,走后门、拉关系、骗老师、骗孩子,有的甚至帮孩子撒谎,教孩子撒谎,自觉不自觉地作出不诚信的事来,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向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所作的问卷调查中,有“参加家务劳动”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只占36.7%;而家长回答“孩子经常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高达87.6%。我们还发现,家长代替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家长教孩子撒谎对付老师等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是极不应该的。
第三,“诚信”教育需要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一年级的蔡老师发现在投票评选“三好生”时,一个学生得票出乎意料地多。原来在评选“三好生”前,该生分糖果给同学吃,要求同学投他的票。老师不解,家长吃惊。孩子说是从电视里学来的!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因为少年儿童,尤其是幼儿园、小学的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弱,模仿性强,书刊、影视、网络出现的社会“失信”行为、腐败现象,都可能给年龄还小的少年儿童带来负面的影响。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惩腐力度,清理文化市场,预防文化垃圾腐蚀、影响少年儿童,同时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营造一种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老师、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熏陶、诱导,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总之,“诚信”教育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学校、家庭与社会应该携起手来,加大对少年儿童进行“诚信”教育的力度,让诚信道德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让明天成为一个“人人讲文明、处处是诚信”的现代文明社会。(本文发表于《现代家教》)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