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之窗 >心灵驿站

挖除嫉妒之根 重塑优生心灵
作者:苏小玲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7-20 10:42:00 阅读:1902次
——不容忽视的优生思想品德教育 
从事班主任工作六年之久,一直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而头疼,也一直致力于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探索,直到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对优秀生思想教育的忽视,导致了一些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生出现了种种问题。
        案例:
班上几个漂亮又聪明的女孩,成绩好、表现好、多才多艺,俨然父母眼中的宝贝、老师眼中的宠儿、同学眼中的公主。她们也是一帮好玩伴,相约游戏、共享快乐。
一次下课,其中一个“小公主”落了单,老在我的面前晃来晃去,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见她的眼眶红红、垂头丧气,忙问:“怎么了?”
她一言未出,泪水先滚出了眼眶,委屈得很:“老……老师,她……她们不和我玩,说……说我很讨厌……”
原来是同学闹矛盾,我放下心:“为什么?吵架了?慢慢说。”
她稍稍平静,可她的回答却让我难以平静:“老师,我们没吵架,刚才一下课,她们就躲着我,不和我玩,还说我上课老是发言很讨厌,她们都不和我做朋友了。”
我忆起上节课她确实表现得很好,不停举手发言:“没其他原因了?就因为你上课发言?”
“老师,她们说我爱表现,不停举手,而且她们的妈妈夸我有礼貌,她们也不高兴,说我很讨厌。”
天,这样强的嫉妒心!通过了解,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个孩子也不是唯一一个“受害者”。这一群孩子中,只要有一个孩子一段时间表现特别出色或得到较高荣誉,马上就受到其他人的排挤。
        分析:
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案例,刚开始心情很阴暗,烦恼是为他们的早熟、世故,和过早就学会的嫉妒和尔虞我诈。鲁迅先生说过:“我觉得中国是极爱平等的国度,为什么稍稍显得特出,就有人拿把刀来削平它。”嫉妒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而在一年级的孩子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1、“核心人物”的引导。群体中的个别孩子具有较强的嫉妒心,并有一定号召力,起到了负面影响。2、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孩子从身边的各种途径所接触的社会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教师无意识的一味赞许或偶尔不经意的不公平评价,助长孩子间心理上的隔阂。这一类的优秀生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家长的喜爱,同学对他们也是分外敬佩和赞赏。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看待事物的观点更常出现在老师和家长对待学生这个方面。人们看到的通常只是优秀生优异的成绩,却忽视或放松了对他们思想、纪律、心理和人格方面等的要求和教育,甚至在他们犯了错误时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庇护或谅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优秀生骄横无理、自命不凡的性格。
        教育措施:
        一、重新调整师生关系,走进优生心灵
因为他们是优生,因为我一直对他们很放心,反而忽略了更多的了解与交
流,导致一些现象的发生而教师却蒙在鼓里。所以对他们引导的第一步就是重新调整固有的师生关系,多了解、多交流,不因他们是优生而忽视与他们的情感交流,放手不管,放任自流,在对他们疼爱的基础上不放弃原则,有错必纠,引导他们正确了解自身角色。
        二、抓准“核心人物”,劝导教育
在这个出现问题的小群体中,“核心人物”起着“引路”和“煽风点火”的作用,找出“核心人物”重点教育。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解决了核心问题,改变集体导向,才能彻底改观小团队间互相敌视、互相嫉妒的情形。
抓准“核心人物”,采用谈心法、沟通法,或者通过旁敲侧击的故事引导,如,在班上讲《小黄雀和小乌鸦的故事》、《小猴和螃蟹》等童话故事,专门请“核心人物”谈听了故事的感受和启发,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通过教师和伙伴的引导明白自己犯了怎样的错误,自己发现、自己改正,比别人说上一百次还有效。
        三、树立榜样,妙用“榜样诱导法”
在班级的优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朴实、友善的这些孩子谦虚有礼、乐于助人,他们往往比前面我所介绍的那些“优生”更受欢迎。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全班同学发现这些孩子在为人处世、与人交往方面的优点,结合学校评选“三好生”这一契机,在班级中树立团结友善、互助互爱的好榜样,以此改观小团队间的互相排挤现象。
        四、结合感恩教育,重建团结友爱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以“惜福感恩”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我结合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挖掘身边令人感动的小事,发现身边令人感动的小伙伴,采取“捕捉闪光点”、“你帮我,我助你”、“我们班里小雷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认识同学,认识各人在集体中的定位,明白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分子,集体的任何一点成绩和荣誉都与大家的努力和奉献分不开。当一个自我感觉良好、自命不凡的人真正意识到别人的重要性,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时,他必将改变一贯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重新走入团结友爱的集体之中。
        个案总结:
以上的努力起到一定作用,这些眼睁睁盯着别人错误、随时准备攻击别人的孩子有了很大改变,他们重新走回团结的集体中,学会友善地对待伙伴,正确地评价自己,但对优生思想误区的纠正和教育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有待进行更细致、深入的探索。
更多内容推荐点击:苏小玲博客 /boke/user1/suxiaoling/index.html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