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朗读需要情感参与
作者:郭正光 来源:
发布日期:2005-12-04 11:21:17 阅读:2479次
朗 读 需 要 情 感 参 与
郭 正 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语文学习要“注重情感体验”,同时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课文必须重视情感参与。参加教学常规检查,走了不少学校,听了几十位教师的课,发现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当前语文课堂朗读都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方法之一;但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指导,朗读的效果却完全不同。笔者听到两位老师同教《爬山虎的脚》(五年制第七册)这一课,两人都对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进行朗读指导,方法与效果如下。
A教师
师:这一段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绿叶长得漂亮吗?
生:漂亮!
师:谁来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
师:(指名一学生读后)谁能比他读得更好些?
师:(又指名一学生读后)谁再来读一读。
师:(另一学生读后)请男同学读一读。
师:(男生读后)请女同学读一读。
……
B教师
师: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生:(自由读、动笔划)
师: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讨论热烈)
师:喜欢爬山虎的叶子吗?谁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很漂亮。
生:因为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在变化。
生:因为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非常可爱。
生:因为爬山虎的叶子的样子很好看。
生:因为爬山虎的叶子铺得很均匀。
生:因为风吹来爬山虎的叶子就荡漾起波纹。
师:“漾起波纹”是什么样子?
生:就像风吹到水面上出现的波纹一样。
生:就像这样子(学生用手势表示)。
师:请大家看课文插图。闭起眼睛想一想,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在变化,一阵风吹来还荡漾
        着波纹,那是一种什么样子?然后,把这一段话读几遍,看能不能把那种美丽的绿颜
        色、那种变化的样子读出来。
生:(思考、轻声自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们读得很好,让我也喜欢上这些句子了。不信,我读给你们听听。
      (师范读) 谁也来读给大家听听?
……
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段落,A教师,虽然强调学生要用“赞美的语气读”,并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学生情感没有被激发,始终读不出“美”的语气,让人感到平平淡淡,气氛低沉;B教师,没有要求学生用哪种统一的语气来读,而是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寻找、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在理解了课文,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给人美的享受。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如果像A教师那样,在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没有情感体验的情况下,尽管强调学生“用××语气来朗读”,学生也读不出真情实感来。因此,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朗读是读好课文的关键所在,没有感情参与的朗读,就难以达到“有感情”的效果。下面谈谈激发学生情感参与朗读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参与朗读。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一种感情的意境,开辟一个朗读的氛围;或者借助其他媒体(如电教媒体、CAI课件)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情感的信号功能把深厚的情感传达给学生,甚至触及到作者的所见所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推动学生的情感波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章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读起文章来,自然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如《西门豹》一课,教师声情并茂地诉说巫婆、官绅勾结残害百姓的故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个个无不为之动容,为朗读课文设下情感氛围。又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在学生感情朗读前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片段,把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推向高潮,学生朗读课文时对五壮士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范读课文,以情唤情参与朗读。
教师的情感如同春风化雨,时时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深入细致地感染着学生,激励、诱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因此,教师要尽可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声调的朗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舞学生的情绪,给学生以富有情感的形象,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激起学生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感知和理解、掌握教材,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上述例举的B教师的有激情的范读无疑也对学生读好“爬山虎的叶子”这段话起到了唤情、感染的作用。
三、理解内容,知情共同参与朗读。
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认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真情能够流露其中。尤其是有的课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如果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参与朗读。因此,理解课文内容是促使学生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朗读的基础。A教师在学生还没有理解内容,没有读懂爬山虎叶子形、色变化,没有“知”,就要求学生要有“情”的朗读,自然读不出“美”的语气;而B教师是在学生理解内容,感悟到爬山虎叶子的形状美、颜色美、动态美之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学生对课文内容不但有了“认知”,而且对作者的感情有了自己的体验,知情共同参与,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
四、美读品味,转达作者情感。
感情朗读,就是要求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创造性地再现作者的情感。而对文章进行美读细品则是转达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叶老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细品能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尤其是那些蕴涵丰富的章节、句段,需要通过反复品读才能“品出味道来”。学生在反复的美读中品味文章的蕴涵,体验作者的情感,“把作者的感情转达出来”。B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一段话读几遍”,“把那种美丽的绿颜色、那种变化的样子读出来”,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品读、美读,在“读几遍”中想象爬山虎叶子的美,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情感。
总之,朗读教学要采取有效方法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