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教研 >课题研究

辅导员专业价值与专业定位
作者:阮光清 来源:
发布日期:2006-01-09 09:16:00 阅读:2299次

清华首届全国辅导员职业化高级研修专题报道之四
         2002年 4月17日晚上19:00—21:30,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陆士祯教授举办《辅导员专业价值与专业定位》的讲座。
      陆士祯教授指出,辅导员既属于教委的人,又受团口的领导,到底怎样来定位呢?陆士祯尝试用系统的理论框架来诠释辅导员的专业定位。
         一、什么是专业
        这个行业在历史进程中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的存在性。专业具有6个最突出的元素,我们可以借用这六点来衡定辅导员专业:a.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技术;b。有训练和教育的设施;c.对成员能力的测验;d.组织;e.遵守一套专业行为准则;f、利他的服务。
        二、专业归属  
        辅导员专业是思想政治专业的一部分,是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的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对少儿的教育,现代的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少年儿童服务,引导其全面发展.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有三个层次的定位。第一定位是辅导员专业伦理;第二个定位是指辅导员工作内容和工作范畴;第三个定位是辅导员专业技能。以此区别于其他专业。
        辅导员专业伦理
        一、伦理价值包括基本价值(俗称指导思想)和工具价值(是在实践中依据的)其中基本价值包括:
       1、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少先队组织的宗旨,辅导员工作的终级价值;    2、社会主义的制度价值——集体主义、社会公正与平等、人道主义等,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准则;    3、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礼貌、信誉、勤奋等,辅导员职业操守的基础;
       二、职业伦理包含的层面
       1、 自身的行为举止准则;      2.对工作对象的伦理责任;      3.对专业的伦理责任:
       4.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5.对所属团体的责任;               6.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这6个方面是国际上一般意义上的职业伦理的框架。
       三、辅导员专业伦理的核心是儿童观,辅导员跟教师相比,在儿童观方面有其特殊性。
       1.儿童概念的内涵有三点:a.儿童是—个人的发展阶段概念;b.儿童是—个变化成长的概念(质与量的发展):c.儿童是一个受保护的概念;
       2. “儿童”概念的特征:a.基础性——儿童这个群体是人类的基础,儿童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
       b、未来性——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去理解;c.发展性——发展是儿童的本质特征。
       3 .儿童观的意义:
       a. 决定了社会对儿童的基本态度;b决定了儿童工作的出发点;c.决定儿童工作者职业行为的性质。
      4.儿童观的组成:a.对儿童这个群体的认识,儿童是一个代群;b.对儿童个体的认识和基本评价。
        5.中国人的儿童观:a.传统社会形态和社会理念中儿童是社会的附属物和家庭的私有财产;b.儿童权利观念的提出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进步,特别是社会意识的进步的结果;c.当代中国社会的儿童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
        6、现代中国儿童观的组成:a.儿童功利观——反映在传统文化中儿童是实现家族利益的工具,是
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b.儿童权利观——对儿童群体的认识和对每—个
        辅导员工作内容和工作范畴
        一、辅导员与工作对象的关系:
        a.尊重——把儿童作为活的、有发展性的主体来给予应有的尊重;b.接纳——对儿童的理解、相信,拒绝判断,从理解出发积极面对儿童;c.自决——自我决定,尊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d.个别化——每一个儿童都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e.了解与信任——对孩子的热爱与充分信任;f.正面引导对组织和教育功能的积极态度。
       二、 辅导员与社会第三方面的关系:
        a.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义务感等;b.理解与沟通
       三、辅导员专业范畴:
       a.既要对孩子们的长远利益考虑和负责,又要对每—个孩子的具体利益负责;
       b.既要从整体上推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又要照顾到每—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c.既要考虑到社会对一代人的客观需要,又要考虑到孩子自身发展的具体要求;
       d.既要面向孩子们做好服务,又要面向成人社会协调力量等等;
       四.辅导员工作的独特领域:
       a.区别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一一服务中有教育的内容;
       b.区别予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家庭抚育一一服务中蕴涵着身心发展辅导;
       c.区别于以广泛影响为特征的社会培育——服务以社会为实践体验阵地。
       五、  6——12岁的发展任务(美国一位著名学者的观点)
       a.学习普通游戏中的身体技能;       b.对自己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生物形成全面看法;
       c.与同龄伙伴处好关系;学做适当的男性或女性的社会角色;       d.学习文化和数学;
       e.掌握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概念;       f.发展道德和价值观念;
       g.获取个人情感独立;       h对社会集团和社绵,j度形成个人看法。
       辅导员专业技能
        一、辅导员在组织工作中的技巧
       1、沟通——包括辅导员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沟通、孩子们之间围绕着一个问题的沟通、少先队组织员之间的自由沟通等等;2、控制——包括在队组织中使用和发展规范、适当利用组织中的角色和地位、提高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和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等等;3.互动一一包括发动少先队员设计组织活动、寻求资源推动活动开展、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等等;
        二、辅导员组织工作原则
        1.个别化原则——认可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和随之而来的行为的多样性、认可儿童组织和团体是多种多样的,其行为也是多样的、认可并接受每一个成员的能力差异、为每—个孩子提供新的机会等;
       2.接纳的原则——真诚地接纳每—个孩子、鼓励和促使孩子们在少先队组织内实现有益的合作关系、和孩子间建立有目的的助人关系、明智地运用制约等;
        3.参与的原则——促使孩子投入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们通过冲突去体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个人和少先队小队的进步不断进行评估和鼓励等。
         三、国际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珐
         个案工作——单独地、面对面地运用专业的方法服务儿童个体,对个别孩子的专业辅导。
         a.  了解情况;b.分析诊断;C、治疗服务;d.谈心;E、家访;r.调动资源;g.跟踪记录等;
        2、小组(群体)工作——运用专业的方法,通过儿童组织和群体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小组工作的三种模式:    a.社会目标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及个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重点,利用小组过程发展成员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感;    b。治疗模式——介入的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转变,达到适应社会的最佳状态; c.互动模式——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小组成员被互相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个人潜能和建立起信心的资源;
        3.社区工作——运用专业的方法,通过儿童所在的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于儿童。少先队组织运用社区建设的方式有:9.整合社区资源为儿童成长成才服务;b.带领儿童参加社区建设,服务社区,成长自己。
        陆教授的讲座体现了她对辅导员工作的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她用开阔的视野给予辅导员全新的专业定位,为提升辅导员的能力品位将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的专业需要重新定位,我们的观念需要重新更新,我们的少先队活动需要重新策划。我们必须扣准时代脉搏,面向未来,不断地增加信息来源,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使少先队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具有勃勃生机,增强少先队教育的实效性。
                                                                                                                            阮光清报道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6026840号-1

    技术支持:福建电信翼商云

    Baidu
    map